在環境監測、工業生產及科研領域,對水體、土壤、氣體中油類物質的精準檢測已成為一項關鍵任務。紅外分光測油儀作為專業檢測油類含量的重要工具,其性能優劣直接關系到檢測數據的準確性與可靠性。那么,如何科學判斷一臺紅外分光測油儀的性能是否達標?我們可以從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評估,包括儀器的質量與精度、測試范圍、遵循的國家標準以及適用行業等方面。
首先,質量與精度是衡量儀器性能的核心指標之一。紅外分光測油儀通過檢測油類物質在特定波數范圍內的特征吸收峰,從而定量分析樣品中的油含量。因此,儀器能否穩定、準確地獲取吸光度數據,是評價其性能的關鍵。優秀的測油儀應具備良好的基線穩定性,避免因儀器自身波動造成數據偏移;同時,吸光度的測量范圍要足夠寬,以適應不同濃度樣品的檢測需求。此外,儀器對同一樣品多次檢測結果的一致性,即重復性表現,也是精度的重要體現。一般來說,相對標準偏差越小,說明儀器在連續工作中的穩定性越高,數據可信度越強。
其次,測試范圍的廣泛程度直接影響儀器的應用靈活性。在實際檢測中,不同場景下的油類濃度差異較大,從痕量級的殘留油到較高濃度的混合液體,都可能需要檢測。因此,一臺性能優良的紅外分光測油儀,應當具備較寬的線性測量范圍,既能應對低濃度水樣中的微量油類,也能滿足高濃度樣品的分析要求。此外,儀器所支持的波數范圍和波數準確度、重復性,也是判斷其分析能力的重要參數。通常,波數范圍覆蓋3400cm?1至2400cm?1,能夠有效捕捉油類物質的主要特征吸收峰,而波數準確度和重復性控制在±1cm?1以內,則能確保檢測結果的波長定位精確,提高定性定量分析的準確性。
第三,是否符合國家標準,是判斷儀器專業性和適用性的重要依據。在我國,針對水質、土壤、固定污染源廢氣等不同介質中的油類檢測,已發布了一系列紅外分光光度法的標準方法,如HJ 637《水質 石油類和動植物油類的測定 紅外分光光度法》、HJ 1051《土壤 石油類的測定 紅外分光光度法》和HJ 1077《固定污染源廢氣 油煙和油霧的測定 紅外分光光度法》等。這些標準不僅規定了檢測的技術流程,也對儀器的性能參數、檢測方法及結果處理提出了明確要求。一臺合格的紅外分光測油儀,應當能夠支持這些標準方法的應用,確保檢測過程合規、數據結果具有法律效力和科學參考價值。
最后,適用行業的多樣性也是評估儀器實用性的關鍵因素。紅外分光測油儀廣泛應用于多個行業和領域,包括但不限于石油化工、水文水利、自來水及污水處理、環境監測站、鋼鐵冶金、焊接材料生產、高校及科研院所、農業環境、交通與鐵路環境監測、火力發電、汽車制造以及海洋環境監測等。不同行業對油類檢測的對象和場景各異,有的側重于水中油,有的關注土壤或固定污染源排放的油煙,還有的需要對焊材、管道、閥門等固體表面殘留油進行分析。因此,一臺性能可靠的測油儀,應當具備靈活應對多種樣品類型的能力,包括水樣、土壤、廢氣、焊絲焊條、固體表面等,以滿足跨行業、多場景的檢測需求。
綜合以上幾個方面的表現,選擇一臺性能穩定、功能全面、操作便捷的紅外分光測油儀,對于保障檢測數據質量、提升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義。
在眾多品牌中,得利特推出的B1173紅外分光測油儀,憑借其一體化的設計理念和人性化的操作體驗,受到不少用戶的關注。該儀器采用嵌入式觸屏電腦配合Win11操作系統,界面友好,操作直觀流暢。它支持將萃取液通過硅酸鎂吸附,有效去除動植物油等干擾項,精準測定石油類含量。在技術參數上,該儀器波數范圍為3400cm?1~2400cm?1,波數準確度與重復性均控制在±1cm?1,吸光度范圍寬,基本測量范圍可覆蓋常見應用場景,且具備自動調零功能,減少人為操作誤差。儀器尺寸適中,便于實驗室安置,適用于多種常規及復雜環境下的日常檢測工作。對于希望提升油類檢測能力、注重儀器實用性與穩定性的用戶來說,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。
推薦新聞
Recommendation